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信息 > 正文
中国农大教授何广文做客我校“达尊讲坛”
发布日期:2014-11-28访问次数:

  2014年11月27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广文教授来我校交流,于人文楼M503为我校研究生带来一场题为“金融组织制度创新及其绩效分析”的讲座。
  何教授首先向同学们抛出一个问题:“金融组织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一系列的讲解后,他为同学们总结出,改善金融服务效率、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及提供经纪服务,是金融机构的主要任务。现如今我国的金融服务行业里,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有待打开。何教授讲起自己去5个省做过的107场交流和调研,他发现,大多数的合作社不够成熟,“好的合作社应该与社里成员构成利益共同体,而不是单纯的市场关系。”何教授讲起湖北省仙桃市的一个鳝鱼养殖基地合作社的运营。该合作社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可以利用现金流的抵消,有利于便民服务。农村领域的新型经营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很大,农村的“新常态”也应该是规模化、组织化的。因此,如何让城乡中低收入群体构成的低端市场与小额信贷企业的金融资金投放形成良好的对接,成了研究的当务之急。
  如何弥补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缺口呢?何广文教授认为,需要依*金融机构组织制度的创新和业务制度的创新。组织制度的改革需要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两方面的努力,何教授为大家举例讲解了我国之前国有银行改革、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例,让大家感知到存量机构改革的过程与意义。另外指出,放宽银行业市场准入原则,产生新型金融机构等措施有利于增量改革。至于业务制度的创新,何教授提出,小额贷款业务的开展、财政措施和财政政策的推进正越来越满足需求主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创新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包容性、竞争性和可持续性的普惠金融体系。”何教授说道,“普惠金融的目的是使未享受过或者未充分享受过金融服务的群体日趋充分享受金融服务。”他强调,普惠金融是一个过程,因为金融需求存在层次性和多样性,金融机构在机构制度、放贷体系和放贷条件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和创新。
  谈及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何广文教授讲解道:“我国金融市场现状还是很乐观的。”从宏观角度来看,竞争性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放款者对贷款产品风险物资保障要求》等规章制度的出台对调控市场、利用金融客户的资产规模及收入水平确定放贷额度等事项起到了积极作用。小额信贷供给机构体系也基本形成,这些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的现金流提供贷款,在社会上拥有很大的反响,“社会的认同就是市场的认同。”何教授指出。另外,我国本土化新型金融机构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合作金融组织也呈现多元化的形态,市场上放贷与借贷双方的信息对称性也日趋完善。
  最后,何广文教授总结道:“中国信贷市场的未来在于小额信贷,中国金融机构的未来在于农村金融。”在同学们与何教授热烈的交流后,本次讲座结束。

 

  何广文,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新葡的京集团8814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系主任、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合作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顾问、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战略合作专家、中国小额信贷六十人论坛成员、世界银行中国金融培训师培训教师组组长(2008-),多次担任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机构中国项目金融咨询专家。主要研究农村金融、小额信贷、合作金融,农户与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与供给,金融机构组织制度与业务制度的创新,出版《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小微企业信用分析与贷款风险管理实务》、《小额信贷运作与管理指南》、《农村金融学》、《农村金融专题讲座》、《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等著作与教材30余种,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完成国家及课题、政府部委课题、国际合作课题30余项。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对策研究》首席专家。